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动能转换齐鲁新生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23-09-24

 “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这样强调

◆ 2018年初,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成为我国唯一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

◆ 这场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试验,为我国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探路,对产业链中上游地区加快转型发展产生重要示范带动作用,对平衡我国南北经济具有重要价值

◆ 2018年以来,山东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8万个,投资规模居全国首位。山东正在争创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30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工信部已公布的六批共45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山东有109家,居全国首位

◆ 山东确定了涵盖三次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鼓励支持领军企业牵头建立产业协同配套体系,让“参天大树”与“灌木丛”相融共生

◆ 山东在全国率先以规范性文件推行揭榜组阁制,面向全球公开“张榜”,重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

◆ 2021年以来,山东聚焦跨周期调节,先后制定出台六批政策清单,根据不同发展形势打出不同“组合拳”,政策包梯度投放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

◆ 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发生系统性、整体性、历史性重塑,重点领域短板弱项出现趋势性、转折性、关键性变化,为加快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栗建昌 陈灏

“着力促进创新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2016年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表示,“我们将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使创新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培育发展新动力。”

“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这样强调。

作为经济总量全国第三、北方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山东的经济结构与全国相似度高。2018年初,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成为我国唯一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

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在因地制宜、依法依规开展试验基础上,探索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和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并举的动能转换路径,探索建立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探索以全面开放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探索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为扎实推进去产能、振兴实体经济、构建创新创业良好制度环境、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形成绿色发展动能提供经验借鉴。

4年多来,山东以“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为目标,持续探索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新旧动能转换路径。

知难而行,向阳而生。经历短暂低迷后,2021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继续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三成,“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一半。

这场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试验,为我国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探路,对产业链中上游地区加快转型发展产生重要示范带动作用,对平衡我国南北经济具有重要价值。

视频《济钢动能转换记》

产业加减法 动能新配置


山东曾以“两个70%”著称——传统产业占工业的比重约为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的比重约为70%。上游产业占比高、终端产品开发不足,国内外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的矛盾,在山东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明显。

新旧动能转换,山东从做好加减法起步,除旧、布新并行。

壮士断腕,坚定退出落后产能。今年4月以来,山东多家地炼企业炼油设备拆除装置公开拍卖,引发关注。山东是当之无愧的“地炼第一大省”,近年产能保持在1亿吨以上,占全国总量的70%。2018年以来,山东大力推动地炼企业转型升级,累计整合退出地炼产能2352万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侯翠荣介绍,2022年山东还将整合退出1520万吨地炼产能。

钢铁、煤炭、电解铝、地炼等在山东基础好、有优势的“两高”产业,恰恰是山东过剩产能淘汰的重点对象。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落后产能出清行动中,山东逐步提高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技术标准,财税、金融、价格、土地等政策协调配合,打出严格审批核准、严控新增融资、实施差别化水价电价等“组合拳”,依法依规倒逼落后产能加快退出。

截至2021年底,山东省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化工园区由199个压减至84个,关闭退出不达标化工企业2344家、危化品仓储经营企业168家;压减焦化产能1866万吨,关停淘汰落后煤电机组305台、852.6万千瓦。

向存量要增量,蓄力再造新优势。新旧动能转换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再来。山东省发改委党组书记孙爱军说,关键是如何把生产工艺、设备、产品向“新”改造,使其走向高端,让传统动能成为新动能。

“减法”水银泻地,“加法”春风化雨。基于全国最完善的工业体系,山东省瞄准国际标准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形成新动能。

智能化技改,是山东产业升级的“牛鼻子”。2018年以来,山东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8万个,投资规模居全国首位。山东正在争创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30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陆万明介绍,2021年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均比2017年显著提升。改造提升后的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向增量要未来,新增长点活力迸发。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是山东明确的新经济增长点。山东编制实施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政府部门通过组织人才供需对接、强化要素保障、财政奖励等方式,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构建起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18年以来,山东诞生“瞪羚企业”1140家、“独角兽企业”20家;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持续领跑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工信部已公布的六批共45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山东有109家,居全国首位。

2021年,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7%,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1.2%;新增上市公司37家,其中代表新动能、高科技的上市公司占比超过七成;全省税收收入增长15.1%,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5.2%,创下近年来最高水平。

破茧重生的山东,再现勃勃“新”机。

2022年1月26日,货轮停靠在山东日照港集装箱码头进行装卸作业 郭绪雷摄/本刊

聚链塑生态 雁阵成群飞


打开山东省智慧化工综合管理平台,近5000家企业的20亿条信息正保持实时更新。平台负责人介绍,这些数据放入相应算法,正为全省化工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研判提供依据,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

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山东确定了涵盖三次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鼓励支持领军企业牵头建立产业协同配套体系,让“参天大树”与“灌木丛”相融共生。

N张清单,抓住“链主”关键点。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山东深度解剖梳理每条产业链,绘出覆盖上下游关键环节的产业链图谱,形成领航型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主要特色优势、急需突破短板、协同攻关技术、区域布局优化等“N张清单”,以工程化、项目化方法开展规划设计。

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省长周乃翔等省市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链长”,推动重点产业链做优做强。通过引进、新建、改造、重组、整合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技术高、具备较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对产业链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对“链主”种子企业入库管理,“一企一策”帮助解决融资、用地、人才等困难问题。

山东省工信厅厅长张海波介绍,山东已明确“链主”企业112家,依托其加大产业链项目谋划力度,持续完善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库,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推进格局。

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企业”的总体思路,山东围绕“链主”企业发起组建35个产业链联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引导行业协会、公共服务平台、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发挥作用、释放功能。

雁阵起飞,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山东实施“雁阵形”集群提升行动,培育动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等一批世界级集群,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目前,已累计培育“雁阵形”产业集群105个,规模突破5.7万亿元,4个产业集群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首批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达9000亿元,构建起引领动能转换的头雁方阵。

今年,山东优化提升的“十强产业”体系新增现代轻纺产业,编制印发《“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对技术创新、产业集群、领军企业、重点项目、园区建设、品牌打造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工作目标33项、主要任务238项、推进措施54项。

政府搭台,打牢产业生态根基。聚焦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检验检测等内容,山东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23个、服务企业2500家以上。

张海波说,山东省将继续实施产业生态创新行动计划,聚焦“全链条”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深入推动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融通发展。力争今年“十强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7%,优良产业生态的根基更加坚实。

2021年4月9日,山东省阳信县瑞鑫地毯文化博物馆,观众参观“一带一路”主题挂毯 郭绪雷摄/本刊


创新强驱动 能级上台阶


2018年以来,山东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为引领,推动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发展能级不断跃升。

资源集聚,重大创新握指成拳。8.1亿元,这是山东省级支持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建设运营AMS数据中心等科学平台建设投入的总金额。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介绍,山东2019年起整合设立省级科技创新资金,每年规模不低于120亿元,是2018年的3.75倍;2022年省级安排145亿元,同比再增10%,集中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

科技创新资金牵引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成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聚力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专攻国际前沿基础研究,山东能源研究院集中攻关能源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等等。

山东创造性开展“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工作,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布局31家各具特色的共同体,凝聚企业、大学、院所等科研主体1100余家,承担实施重大技术项目242项、攻克技术难题222项。

着眼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山东加强对量子科学、空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引进4名国际知名学者,在粒子太空探测领域的数据资源、学术积累和研究规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要素集聚,创新联盟促动科创。山东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企业创新创业协同行动,支持大型企业开放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渠道,开展内部创新创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以税前扣除等形式,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职工教育支出。

2021年,山东省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2564.92亿元、同比增长31.27%;有效发明专利倍增,创新产出指数不断攀升;市场主体数量从2017年底的806万户增长到2021年底的1300余万户。

目前,山东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达到101家、219家;累计争取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98家,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7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梯次培育,科技企业“量”“质”齐飞。征集创新改善提案55.38万条,参与人数1.89万人,内部认定技术革新8000余项、管理创新160项,共创造效益1.8亿元,发放奖金900余万元……在位于潍坊高密的豪迈集团,一面创新墙记录了这家企业2021年的创新活动。公司董事长张恭运说,在“全员创新,人人可为”的氛围下,公司数千台各类设备中半数以上是自主研制,自主创新让集团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山东大力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体系,明确提出推动今年实现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不低于43%。

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2021年山东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达到2.8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6.76%,较2020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揭榜组阁,创新创效全国领先。全球首款“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面世,国内首套水下采油树系统海试成功,超纯海藻酸钠正式上市打破国外垄断……近年来,山东科技创新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在智慧交通、量子通信、云计算、海工装备、氢能源等20多个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家创新创效评选中,山东2021年获4大类11个奖项,数量居全国首位。

唐波介绍,山东在全国率先以规范性文件推行揭榜组阁制,面向全球公开“张榜”,重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目前,已组织实施200余项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2020年3月19日,在位于山东潍坊的潍柴集团一号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在流水线上装配发动机 郭绪雷摄 / 本刊


改革优环境 开放筑高地


2018年以来,山东对标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最佳实践,统筹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健全市场体系等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为新旧动能转换营造更优良的营商环境。

当好“店小二”,为市场主体减负。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需求,山东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清理一批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形门槛和壁垒,打造一批集约化审批、智慧化服务的特色品牌,培育一批创新性引领性的示范标杆,推动改革由专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聚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推出5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截至2021年底,山东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0%以上,2767个事项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秒批秒办,超过300类电子证照实现亮证即用,爱山东APP接入服务事项超过2万项。

开门迎客,持续推动高水平开放。坐拥黄河出海口和北方最大的港口企业,山东发挥毗邻日韩的优势,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开放载体,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新发展格局。

2020年,山东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推出45条政策措施,全力打造制度创新、高端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合作、国际地方经贸合作、人才集聚发展、区域协同开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8个新高地,构建起山东高水平对外开放“四梁八柱”。

2021年,山东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4%、21.9%,分别好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跨周期调节,政策包梯次投放。4月底,山东吉利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济南市税务部门退回来的约1万元税款,旨在缓解疫情冲击导致的市场主体经营困难。“钱不多,但是很暖心。”该公司董事长许国权说。

3月底,山东省政府印发《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推出支持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市场需求等7个方面64条政策,预计可新增减税降费1280亿元以上,涉及省级及以上财政支出80亿元。

2021年以来,山东聚焦跨周期调节,先后制定出台六批政策清单,根据不同发展形势打出不同“组合拳”,政策包梯度投放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

老树新枝,春芳满园。

在“三年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山东正朝着“五年取得突破”的阶段性目标奋力前进。陆万明说,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发生系统性、整体性、历史性重塑,重点领域短板弱项出现趋势性、转折性、关键性变化,为加快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表示,山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明确方向、路径、方法,进一步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力做好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



刊于《瞭望》2022年第20期


视频《济钢动能转换记》
总监制:冯瑛冰 王念
监制:史湘洲 栗建昌
统筹:杨琳 陈灏
文字/视频:陈灏 冯媛媛 邵金琛(实习)
新华社瞭望周刊社
新华社山东分社
联合出品


赠什么书?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 新中国150个第一》(平装本)

中国计划出版社

本书以新中国150个“第一”为重点,清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全书共收录258幅珍贵图片,以图片讲历史,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延伸阅读

☞ 新华社访12个权威部门谈当前经济形势

☞ 当前中国经济十问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杨 越

编 辑 | 唐朵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